共青团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
详情
社会实践  
基层团讯丨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传承优秀文化,圆梦振兴中华”主题助力乡村振兴暑
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交流,培养少数民族农村未成年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文化传承,相聚书声”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21日到7月30日前往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书声小学开展“传承优秀文化,圆梦振兴中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7月21日,团队跟随克旗书声小学开展“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主题研学活动,分别参观了老经棚展馆、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和白音敖包景区博物馆,一起探寻隐藏在博物馆中的民族文化。


7月22日,回到书声小学后,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讲解与中国武术相关的知识。次日,利用早操的时间,队员们开始教学24式太极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随后,团队成员别从中国民族风格绘画、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和内蒙古民族特色视频,这些内容都是由线上服务队员创作,他们虽然不能来到现场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但是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让书声小学的同学们体会到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

在7月25日的手工实践活动课程上,队员们带领同学们制作手工折纸、剪纸,引导同学们通过学习、探寻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26日,团队成员以圆梦工程项目发布的电子材料包为主体,分别从四合院落、跨越千年的青铜器、绘出最美青花瓷和斑斓的唐三彩四个方面详细的阐述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同学们听完之后都对布贴画这一手工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材料包制作了多套贴合传统文化主题的作品。

7月27日,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介绍了象棋的起源、发展与规则,通过对弈的形式拓展思维,和使用手工陶泥制作中国象棋,告诉少年儿童们如何走好人生的“下一步棋”。

7月28日,同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脸谱,也跟随实践团队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脸谱图案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面具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7月29日,本次实践接近尾声,学校举行了简单的工作总结汇报并为队员们授予最美志愿者荣誉证书。会上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以及服务团队代表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会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7月30日,志愿者和教师团队负责汇总实践成果并进行成果展示,实践圆满结束。



本次社会实践为服务的青少年儿童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帮助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同时积极践行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与社会责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20 共青团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