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
详情
新闻  
喜迎二十大 青春心向党 | 百位团支书分享团史故事(第六十二讲)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过去,百年征程,栉风沐雨;展望未来,前行之路,道阻且长。一百年的波澜壮阔,五四精神的星火燃遍南北;一百年的前赴后继,青年运动的呐喊响彻云霄。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穿越百年云烟,独立之精神将我们武装,自由之思想指引我们前行。鲜红团旗下,凝聚着无数青年的志向与梦想;伟大征程中,见证着无数青年的奉献与奋斗。百年历史,气壮山河;新的征程,初心如磐。
 
为回顾团的百年历程,奏响新时代的青春旋律,共青团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特举办百位团支书分享团史故事活动,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进波澜壮阔的百年团史,点燃信仰火炬,勇担青春使命。
 
 
团支书简介
 
刘尚恒,男,生命科学学院
 
2021级生物工程类四班团支部书记
 
2021年学生“军训先进个人”
 
院级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
 
 
 
下面让我们在刘尚恒同学的带领下开启本期的学习——《成立北京青年突击队》。
 
2017年9月,北京青年突击队百日劳动竞赛誓师大会现场,67支青年突击队奋战首都建设一线
 
1953年,伴随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全国进入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同年10月15日,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名:北京展览馆)工程破土动工了。这项工程是苏联援助项目之一,总面积4.4万平方米,是当时的重点工程。因为要在1954年10月15日完工,工程建筑工艺水平要求又高,所以显得工期紧,任务重。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开始进入结构工程阶段。
 
这时己经到了1954年1月,北京正值严冬季节,我们没有冬季施工的经验,加之春节就要来临,工地上的技术工人大都来自上海,所以他们都想回家过节。可是工程关键部位——工业大厅拱顶支模任务亟待完成。
 
这个部位跨度32米,高22米,定额高,天气冷,难度很大。当时支模板成为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那时全工区有4000多工人,其中青年有2000多人,团员900多人。为了发挥青年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施工重点环节,在工区党政的支持下,工区团委发出号召,根据自愿原则,成立青年突击队攻下这一工程难点。
 
1954年1月13日,18名技术比较好的青年工人,响应工地党团组织的号召,自愿组成了木工青年突击队,撑起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这18名青年中,有17位是青年团员,30岁共产党员胡耀林担起了队长责任,28岁的七级木工苏柏原担任副队长,23岁的青年团员徐金弟担任青年突击队的团小组长。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部分成员合影
 
青年突击队成立后要打的第一个硬仗就是支工业馆拱顶模板。他们以战斗的姿态突击薄弱环节,主动、认真地向老师傅和技术员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支第一个模板时,接受了木工大队长金福根的建议,将拱梁两边的模板截成两块安装,既节省了时间,又便利了其他工种的流水作业。同时又主动在绑架子之前,将要支的模板的结构、位置告诉架子工,使他们避免返工。
 
正是这些看来很简单的小事,缓和了那时工种之间的森严界限,加强了各个工种之间的合作,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队员们还通过一起研究技术和讨论操作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就提出了用量标高和轴线测量模板位置来节省时间和改进组织等5个窍门。结果,他们以181个工日完成了原计划用478个工日支工业馆拱顶大梁模板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了支工业馆拱顶大梁模板的任务,为下一工序提前开工创造了条件。
 
青年突击队的头一炮打响了。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了生产,更重要的是使青年突击队站住了脚,并给全工区的青年树立了榜样。在木工青年突击队的启发下,到2月中旬,工地上又相继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气工、水暖工、混凝土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这些青年突击队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带头的作用,都以出色的表现超额完成了任务。
 
青年突击队在生产中显示出巨大潜力,受到了当时青年团北京市委和青年团中央的重视。1954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刊登了团北京市委撰写的《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青年突击队工作经验》一文,并发表了以推广组织青年突击队为主要内容的社论。
 
1954年10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向全市批转了《青年团北京市委关于青年突击队工作向党市委的报告》。在党团组织的推动下,青年突击队迅速在北京建筑、市政以及其他行业发展起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全北京市迅速建立了青年突击队135支,队员2500人。
 
为把青年突击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55年9月,北京团市委组织全市青年突击队响应由张百发、胡耀林、于春和、冯本森四支青年突击队提出的“保证质量,节约原材料,超额20%和超过新定额15%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的倡议,创造了10月份比8月份提高效率18%的成绩。
 
从1956年开始,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开始学习电气焊、烘炉、打混凝土等多种技术,力争做到“集体全能”,避免了窝工等问题。
 
1958年6月,团北京市委在全市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工人中开展了推行“张百发队”学习掌握多种技术经验的活动,发出了“尊师共学争上游,精一兼数多面手”的号召,得到热烈响应。许多突击队员都掌握了几种本工种以外的技术,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加快了施工进度。
 
1959年,“张百发队”再接再厉,又创造了以自觉制定队内定额、把科学组织生产和大搞竞赛紧密结合起来的高速度施工经验,使全队生产效率超过定额两倍。同年10月,在团北京市委的倡导下,全市青年突击队掀起了“学张百发队,赶张百发队”活动,大批生产工程生产效率猛增20%以上。
 
时任北京市三建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兼团支部书记的李瑞环,为了免去木工行当中费时费料且只有高级工匠才能干的“放大样”工序,经过几年的苦学苦钻,巧妙运用几何原理,创造出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在1959年人民大会堂工地铺宴会厅人字板和支外檐模板任务中,“李瑞环突击队”利用计算数字下料,免去放大样工序,分别提前37天和3.5天完成了原计划用45天和7天的任务。
 
青年突击队修建人民大会堂
 
“李瑞环突击队”因此名声大振。不断涌现出来的一支支优秀青年突击队充分显示了突破薄弱环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带头克服困难的作用,成为青年的榜样。1956年,全市493个青年突击队就有210个队受到奖励。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北京建筑业代表的21个先进集体中,就有16个是青年突击队。
 
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出现青年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经验迅速在北京推广一事,引起党中央的重视,1954年12月,党中央向全国批转了团北京市委的报告。1955年2月,党中央又批转了《青年团中央关于在基本建设部门中发展青年突击队的组织向中央的报告》。
 
在党团组织的推动下,青年突击队活动迅速推向了全国。到1954年12月,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团委在“重点试建,逐步推广”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青年突击队650支,队员1.2万人到1955年9月底,全国工矿企业、建筑行业等建立青年突击队1597个,参加人数31518人。
 
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也纷纷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其中广东省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曾受到毛泽东的赞扬,他热情地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当然青年人必须向老年人和成年人学习,要尽量争取在老年人和成年人同意之下去做各种有益的事情。”
 
青年突击队活动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劳动竞赛、增强青年生产劳动的自觉性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本期的团史故事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图文编辑|高亚蕊
 
责编|权梁 陈婧 张艳红
 
审核|彭雨石 邓鹏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20 共青团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